為落實學校“三高”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教師科學研究能力,有效發揮各學院(部)在學術交流活動中快速、直接、廣泛互通科學前沿知識的重要作用,學校科研處牽頭,各學院(部)組織承辦開展了學術交流系列活動。第34期由電氣信息學院承辦。
10月31日下午,電氣信息學院在電信教學樓舉辦了“主動配電網關鍵技術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學術交流講座。講座邀請長春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省卓越創新團隊帶頭人紀秀老師主講,電氣信息學院教師及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參加了講座。講座由電氣信息學院副院長常大俊博士主持。

紀秀老師在講座中首先通過對PND、DCD、SGD、ADN、FDW、IDW的詳細講解,全面介紹了配電網種的主要種類。同時,通過對主動配電定義、結構、特征等方面理論聯系實際的深入闡述,為同學們深刻解讀了配電網的核心理念。并在講座中向同學們多次強調,一定要主意努力掌握好主動配電網的關鍵技術,其中包括態勢感知和預警技術、協調控制技術、多極分層消納技術、儲能管理技術等。

作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長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紀秀老師在主動配電網安全運行技術領域有著領先的技術成果,并擔任著智能配電網測控與安全運行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有源配電網安全運行技術校企聯合創新實驗室主任。近年主持吉林省重大科技專項、吉林省重點科技攻關等10多個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EI檢索2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在講座中紀秀老師結合自己的教研實踐,從智能電力儀表、傳感器、溫度繼電器等的實際應用介紹,到相關的生產企業介紹,為同學們展示了配電網技術未來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常大俊博士在總結中感謝紀秀老師在講座中與參會師生共同對相關前沿學術知識的分享,使大家對配電網關鍵技術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同時強調電氣信息學院將持續組織開展專業前沿的學術活動,拓展師生視野,豐富學術氛圍,提升師生的專業素養。
撰稿:電氣信息學院、科研處 編輯:馮一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