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系統擘畫新學期教育教學藍圖,精準錨定核心任務與發展目標,推進教育教學質量內涵提升與專業結構迭代優化,完成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整改各項工作任務,8月26日下午,學校在行政樓六樓會議室召開2025—2026學年第一學期教學工作例會。學校副校長張東鳴,見習副校長兼教務處處長馮永,各教學單位院長(主任)、教學副院長(副主任)、教學秘書及教學科研服務管理中心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會上,教務處、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處、高教研究中心負責人通報了近期工作情況,并對本學期工作進行了安排和布置,會議由馮永主持。

教務處副處長吳秋實、孫凱從教學建設、學籍管理、實踐教學及教學運行等關鍵環節對本學期教務處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本學期,學校將把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作為工作重點,推進多項工作齊頭并進,包括全面推進園(校)區一體化建設;加快專業集群及微專業建設;完成2025版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修訂;開展基層教學組織、微課、一流課程、應用型課程、美育課程、AI通識課程建設;推廣AI數字課程和AI數字教材;校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遴選;核心課程知識圖譜建設;“兩庫”案例審核驗收;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校際合作;新一輪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工作;2026屆學生“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落實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及課程學習形成性評價等各項工作,全面提升教學質量與內涵建設。



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處處長、評建工作辦公室主任陸興發從審核評估整改、專業認證(評估)及常規工作三個方面進行了工作布置。本學期將重點聚焦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整改任務,加強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監控與提升,深入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工作進程,確保各項任務按時完成。本學期,學校將在8個專業開展本科專業監測“畫像”工作,按照指標對位查找差距,深入開展專業建設。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郭飛君從教學成果獎培育、省級課題申報及結項、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申報培訓等方面進行了工作布置。同時強調了教育教學成果培育的重要性,學校鼓勵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工作,為學校發展貢獻力量。

張東鳴在總結講話中首先向榮獲國家級一流課程的課程團隊和單位表示祝賀,指出入選課程以“兩性一度”為標準,推動了教學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推動課堂革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具有較強的示范引領作用,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重大突破。就園(校)區一體化發展、2025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評估)等重點工作提出要求。他特別強調美育課程與AI通識課程是學校的兩張“金名片”,承載著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核心使命為學生未來發展蓄勢賦能。2026年教學成果獎申報是貫穿全年的“一號工程”,學校務必在省級遴選中拔得頭籌,各教學單位要細化時間表、路線圖,科學統籌人員與資源,確保提交高水平申報材料,充分展示學校教學改革成效。
張東鳴指出,本次教學工作會議的召開,為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錨定了清晰方向、擘畫了實踐路徑。學校將以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為重要契機,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全面推動各項教學工作部署落地見效,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系統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各教學單位要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凝聚“一盤棋”思想,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共同為學校事業發展添磚加瓦,貢獻智慧與力量。
來源:教務處
初審:武玥
復審:孫凱
終審:李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