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學校“三個三”發展戰略部署,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增強整體科研實力,推動學??蒲兴竭~上新臺階,近日起,學校科研處牽頭,各學院(部)相繼組織承辦學術交流系列活動。官微特開設專欄,連續刊載2025年度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動,為教師們搭建學習平臺,也為學校教育教學新注入新活力。第三十一期由公共藝術學院承辦。近日,公共藝術學院邀請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劉學文教授作“深造之路:激發學習潛力,邁向更高的學術境界”專題學術講座。講座由公共藝術學院風景園林教研室主任萬丹主持,來自環境設計、藝術與科技、公共藝術三個專業的 300 余名師生齊聚現場。

報告伊始,劉學文教授直指當前環境設計行業的深刻變革。他結合最新行業設計項目指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與生態環境意識提升,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已從“技術執行者”轉向“創新引領者”,綠色設計、智能技術融合、跨學科協作成為核心競爭力。“如今的環境設計不再是單一的空間塑造,而是藝術、科學與社會責任的綜合體現。” 劉教授以新加坡“綠色屋頂”、澳門“新濠天地”等國際創新案例為例,強調前沿項目無不依賴深厚的學術積累與跨領域知識儲備,“本科階段的知識體系已難以支撐高端設計需求,深造成為突破職業瓶頸的關鍵路徑”。

在核心的深造規劃環節,劉學文教授提出“縱向深耕、橫向跨界、國際視野”的三維發展模型??v向深耕方面,他詳細解析了學歷提升的階梯式路徑:本科階段應夯實 AutoCAD、SketchUp 等工具技能,積累課程設計與競賽作品,為后續深造奠定基礎;橫向跨界層面,劉教授鼓勵學生打破學科壁壘?!碍h境設計的邊界正在消融,與建筑學、城市規劃的交叉能拓展空間思維,融入環境心理學可提升設計的人文溫度,結合智能傳感技術則能創造未來人居場景。
“深造之路的核心是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劉學文教授結合自身學術經歷,給出兩點實操建議:一是建立“理論+案例”的知識體系,用時間軸串聯建筑史、設計史知識點,針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民居改造”等熱點議題,提前構建“政策背景+案例分析+設計策略” 的思維框架;二是參與真實項目歷練,通過校園工作室、企業實習等渠道積累實踐經驗;公共藝術學院將以此次報告為契機,推出 “深造護航計劃”,通過導師結對、考研集訓、海外交流推介等舉措,助力學生規劃學術發展路徑。
撰稿:公共藝術學院、科研處 編輯:曹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