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學校“三個三”發展戰略部署,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增強整體科研實力,推動學校科研水平邁上新臺階,近日起,學校科研處牽頭,各學院(部)相繼組織承辦學術交流系列活動。官微特開設專欄,連續刊載2025年度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動,為教師們搭建學習平臺,也為學校教育教學創新注入新活力。第三十九期由交通學院承辦。近日,交通學院邀請長春建筑學院交通學院院長陳東豐作“吉林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成果與應用——代表科技項目介紹”專題學術講座。交通學院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

陳東豐院長圍繞三大核心項目展開深度解讀,系統梳理吉林省交通運輸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他詳細闡述了草炭土分布特性、路基沉降監測技術,并對7類處治方案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分析;重點介紹了無損檢測自動化數據傳輸系統及專利監測裝置的技術原理與實踐價值,同時提出路基凍脹應對措施、低溫裂縫灌縫技術及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應用路徑,為季凍區公路應急維護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此外,陳院長還講述了鶴大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吉林省高速公路智能化示范工程的建設經驗,清晰呈現科技成果從研發到規模化應用的全鏈條實踐流程。在講述后,陳東豐院長以“格柵處理的作用” 為具體技術切入點,主動拋出問題引導現場交流。面對提問,老師們結合自身教學案例及土工格柵處治草炭土地基的技術細節,從“增強路堤穩定性、減小差異沉降、提升橫向排水能力”三個維度深入分析討論,同時補充了實際工程中格柵鋪設的操作要點與注意事項,現場研討氛圍濃厚。
通過本次陳東豐院長對吉林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成果與應用代表科技項目的介紹,長春建筑學院交通學院教師們不僅更新了季凍區公路建設與養護的技術認知,更明晰了科技成果轉化與教學實踐結合的方向。
撰稿:交通學院、科研處 編輯:曹印
